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大量农业人口转移至城市就业,并被赋予了“农民工”这一特定称呼。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数为27747万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日渐突出,而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就是参与职业培训。
(一)农民工培训政策演进
为解决农民工能力和素质不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为满足农民工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改变农民工教育培训无序无效的状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2003年)、初步建立与发展期(2003—2005年)、快速发展期(2006—2008年9月)、应急调整期(2008年10月—2009年)、新的发展期(2010年至今)五个阶段,主要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其一,政策对象由最初相对单一地针对农村未能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逐步转变为分类培训,强调针对不同的农民工群体,分别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
其二,原来的政策目标分为“农村”和“城市”,针对农村人口的培训目标为建立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制度和劳动预备培训制度,而现在的政策目标转变为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调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
其三,培训机构方面,由主要依靠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逐步细化、深化,制定了包括培训基地建设、培训教材建设、农民工科技培训在内的一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