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是初期创建的理论基础,结合理论在城市范围内应用的特殊性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型城市理论的研究。
根据中国知网(CNKI)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7月,以学习型城市为主题的文献总数为1 668篇[(检索条件为“主题=学习型城市”或者“题名=学习型城市”)(模糊匹配)]。其中期刊文章955篇、报纸文章577篇、硕士学位论文89篇、博士学位论文26篇、其他21篇。具体年度分布如图5-1所示。
图5-1 学习型城市文献发表年度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CNKI)。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学习型城市概念的讨论、特征和构成要素的讨论以及学习型城市建设路径的讨论。
(一)学习型城市概念的讨论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首先是国家一级政府在设计愿景和发展路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一个国家是由它的各个地区、城市、社区构成的,它们是学习型社会发展政策具体的实践层,学习型社会只有通过它们的积极建设才能实现。按照这个逻辑,对于学习型城市的理解则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城市范围内的开展,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学习型城市概念的理解。
从目前国际组织的定义来看,都是从城市“职能”的角度来定义学习型城市,即学习型城市与非学习型城市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它是否倡导终身学习、是否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是否通过促进终身学习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来进行判断。
我国学者也根据对学习型社会理念的理解,尝试对学习型城市进行了如下的定义。
叶忠海提出:“学习型城市指的是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生存背景和发展空间,以学习和教育为最本质的职能,以社会化的终身学习和教育体系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城市市民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创新和发展的和谐城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