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终身教育卷

二、学习型社区建设历程

字体:16+-

由于我国并未推出专门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政策,因此学习型社区建设历程主要按照社区教育政策的发展路径来进行总结。

(一)起步阶段(1988—2004年)

标志:1988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区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出现在城市中。特别是在沿海城市起步较快,其内容主要是青少年校外德育,并且将社区作为发展的阵地。1988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率先在城市试点,逐渐建立社区(社会)教育委员会,以便于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来支持、关心社区教育的开展,不断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支持并鼓励中小学校与附近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街道与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个方面来支持社区学校建设,参与社区学校管理,优化社区教育育人环境,探索出符合中小学生特征的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新的形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还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自此,我国的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之下,由当时的青少年校外德育为主转变为全体社区居民的教育。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开展我国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不断地建立以及完善我国终身教育的体系,不断地提高社区全体居民的综合素质。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4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的目的和要求。2001年1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下发了《关于确定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明确了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为认真贯彻中央及教育部的精神,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四川、重庆、福建、湖北、新疆等省份出台了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各实验区的社区教育开始步入有计划积极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