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二)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实施舆情应对方案

字体:16+-

教育网络舆情作为舆情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具有普通网络舆情发展的一般特征,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也有着普遍的应对方案。这些方案在应对观念上为舆情事件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提供了方向。

1.爆发期由被动等待走向主动应对

舆情大规模爆发之前往往会经历一段潜伏期,但由于网络信息总量异常庞大,舆情工作人员很难做到事事皆知,就算知道了,在舆情爆发之前也没有必要提前回应,因此舆情的着手处置往往从爆发阶段开始。网络舆情进入爆发期后,相关信息处于相互碰撞,从分散向集中的过程,任何观点都可能最终成为主流舆论。此时,相关部门应着手启动应急预案,对有可能成为焦点的问题提前准备统一观点,在关键时刻迅速回应抢占先机。这就需要舆情工作者对事件发展的未来走向有一个准确的预估与判断。

2.**期由简单回应走向多向沟通

教育网络舆情达到**期时,网民情绪最为高涨,这一时期是相关部门所面临的舆情危机最严重时期,但这一时期网民分散的观点多演变成集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相关部门已经能够针对其中的舆论进行回应。同时舆情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回应了一个问题便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因此双向性的沟通尤为必要。在此期间,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相关机构在舆情回应时应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公众,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布事件进展。

目前来说,多数组织没有设置专门的公关工作负责人,而是由宣传部门人员来兼职。这就导致当舆情爆发,尤其是需要进行危机公关时,相关负责人经验不足,依旧采取宣传工作的思路来处理危机,以一篇新闻通稿草草了事。舆情处理是一个“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的工作,以旧思路处理舆情媒体无法拿到有效回复,公众无法解答疑惑,这容易使组织在事件之初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各地区教育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条件有限的则在上级机构设立共用一名公共关系负责人。该负责人应当具备丰富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明白如何科学地回应媒体以及如何维护组织与外界的关系,当舆情发生之时统一负责对外公关。除了专人负责之外,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公共关系的组织架构及组织制度,目前来说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便是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是其依旧带有浓厚的宣传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