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三、统编教材改革舆情引导建议

字体: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我们当今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新闻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舆论是公众情势的晴雨表,显露出某一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内的共同心理诉求,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利益侧重点不同,针对同一件事的评论也各不相同。而善于运用媒介,是我们国家打造服务型政府有利的左膀右臂,正确引导舆论也是政府急需解决的公关问题。本文针对教材改革中出现的舆情表象,对舆情传播过程提出几点建议。

(一)先发制人,主动占据舆论高地

政策改革的特点在于面对的受众广,政策的发布具有权威性。而结合本次教材改革:首先,改革的发布不及时,媒体和网民接收到的消息非来自官方发言或者国家面向人民统一公布的法律法规、文件通知等,最早的相关信息报道均来自地方的部分关于教材改革的报道;其次,在推进教材改革的进程中,相关部门未做到信息的及时公开,网民第一时间接触到改革政策时,改革进程已过半;最后,改革政策中民众的参与度不够,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专家等参与到改革的全过程中。

相关部门要做到先发制人,及时发布第一手资料,保证信息的完整和及时,主动占据舆论高地。站在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民对信息的传播都存在着“第一印象”,也就是受众对第一时间接收到的报道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这种想法一旦产生,即使接收到的信息是有失偏颇的,媒体也很难通过后续的真实报道对其修正。相关部门要发挥主动引导权就应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报道,掌握舆论主导权。此外,在政策发布时要出台相关文件或者通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使改革的声音贯穿民生。网民在政策发布的同时对教育政策改革有预判,这样在实施改革政策时才会有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