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三、观点汇总

字体:16+-

(一)媒体观点

1.法律没有禁止,可将衡水中学作为浙江教育的试金石

“华声在线”认为在世人眼中,也许“衡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应试教育的气息浓厚了点。但“衡中”并非一无是处。以“衡中”的手机管理为例,“衡中”不允许带手机,每个宿舍有一部座机,校内设有很多电话亭。“衡中”做到了很多普通高中做不到的,很多公办高中也做不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好是坏,拉出去遛遛。何为应试教育,何为素质教育,没有严格标准,谁也说不服谁,“衡中”应大大方方走出去,接受市场的检验,“衡中”不怕南橘北枳,不怕砸牌子,这份前所未有的勇气,应该来点掌声。

《钱江晚报》认为,对于衡水中学的到来,最忌讳的是站在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立场上说话,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追求。抛开争议,有几点应达成社会共识:一是靠抢时间、拼身体的高考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衡水中学的模式哪怕再成功,也不应该是教育追求的方向;二是考上几个清华、北大也不应该是所有考核唯一的标准;三是衡水中学的到来如果只是来切分蛋糕的,那对浙江教育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不妨将衡水中学作为浙江教育的试金石,甚至不妨当成搅局者,来倒逼浙江教育的进步。

2.素质教育亟待改革

《人民日报》刊文谈“衡中入浙”,谈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中国教育必然的进阶趋势。围绕“衡中模式”的意见分歧,照见教育转型期弥漫全社会的双重焦虑:一方面,害怕被应试教育的列车甩下来,掉入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又深感应试教育不如素质教育那么能激发孩子的天性,对未来在素质教育竞争中失去先机也有隐隐的担忧。衡水中学面临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评价,正是反映了这种纠结的社会心态。教育领域从来都是开放的,素质教育要想在与应试教育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斗争模式,而要取长补短,不断夯实自身的优势。归根结底,素质教育巩固阵脚,要做到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未来,从而确保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从中受益。否则,再怎么狠批应试教育,也无法迎来素质教育的满园春色。社会各界最想看到的,不是教育工作者为着不同模式孰优孰劣争吵不休,埋头探索、创新实践、开拓新路,才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