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四、舆情应对建议

字体:16+-

(一)发现舆情应及时处理止于未燃

在该事件尚未引起舆论关注时,县教育部门应督促校方积极整改,给举报人一个说法,而不是放任学校违规补课无作为。当县教育局被列为举报对象时,上级主管部门就该深入一线调查,或引入第三方部门参与监管,而不是让被举报者自查。县教育局的再次不作为导致了举报人向多部门频繁举报,若这些部门接收举报后及时整治违规补课的教育乱象而不是选择放任置之的态度,那么就不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出现后续舆情。

当舆情经由媒体人曝光,引起相关部门以及较多网民关注时,若当事主体学校和县教育局及时做出正确处理,比如校方及时和举报人沟通和道歉,或向公众和举报人承诺不再违规补课收费,县教育局就“违规补课”的处理及举报信息泄露问题给予举报人正面答复,或许举报人就能不再追究,也就不会引发后续舆情的爆发。可能校方认为仅仅一个学生反对补课收费,那么就劝退好了,一个高中生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可能县教育局也默许一些学校为提高升学率而进行“违规补课”的行为。

在当今社会下,或许人们不再那么注重真相,但是对于对错的界限从来都没有模糊过,无论是校方还是县教育局,一旦自身存在错误,不可抱有侥幸心态,妄想以错盖错或加以包庇,终将危及自身,陷入被动。

(二)加强舆情研判,防止次生舆情

在新媒体时代,对待问题本身的应对方式,极有可能引发该事件的次生舆情。在举报人“我愿意做一只出头鸟”引爆舆论场后,校方回应“辞退涉事班主任”,称“刘文展或存在心理问题”等处理方式,使公众纷纷谴责学校让班主任“背锅”、转移话题的讨论,再次将舆论焦点扯回自身,而且形成了一边倒的舆论态度。在舆情爆发后,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抉择,是自身的问题就去说明解决,而不是推卸责任或转移话题。任何一件舆情事件爆发后,继而会引发全民关注。但不同的群体关注点也不同,家长和学生可能会更关注“补课”背后关于国内教育的现状,社会人士可能更关注“举报信息被泄露”背后关于政府部门信息保密制度的安全性,所以涉事主体应该针对性表明态度和立场来给予回应,而不是按照自身利好公布信息。在舆论引导中,当公众对某件事的掌握量存在“信息逆差”时,极易引发次生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