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三、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回应经验借鉴

字体:16+-

在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回应状况中,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大量的案例也说明,回应效果的影响因素多元,打好“组合拳”才能为负面舆情降温。

(一)科学预判舆情事件本身的严重性和影响力

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回应对策不能一概而论,舆情事件本身的性质对于舆情的发展态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在案例分析中提到的问责类和争议类舆情事件这一基础类型划分需要在第一时间把握,不同类别事件的严重性是有差别的。其次,在两大类的划分之下,舆情涉及的问题的利益辐射面多广,能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事件解决的紧迫性如何等,都需要及时准确做出预判。舆情事件本身的严重性与影响力大小,决定着回应者投入情感的多少,回应力度的大小,甚至直接决定回应方向及内容等。所以回应者不能只着眼于回应技巧,第一步应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性内容进行分析,这也为找准舆情焦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积极的态度避免舆情回应无效

回应态度隐隐约约,没有实体感,但潜伏在回应的各个细节之中,一句话的语气甚至一个符号,都可能让舆情走势峰回路转。人的注意力资源有限,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新事件会让网民的注意力转移,上一波舆情总会消退,但不代表舆情回应是有效的。不论网民做出怎样的反应,回应者都应该从始至终保持积极参与事件处理、还公众真相的态度。另外,一些舆情事件有巨大的发酵“潜力”,舆情焦点最先仅限于当事人和事件的关键要素,随着关注度增高,公众“以小见大”,导致舆情焦点“圈层式”升级。例如,在多起涉师校园暴力事件中,舆情焦点会从当事人老师的作风问题,扩大至老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再到高层对老师队伍的管理问题。回应态度若消极懈怠,其负面影响不仅限于事件本身,更会带来公众对社会治理的失望。对于单个舆情事件的回应,相关部门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肩负着为同类舆情事件“背书”的使命,所以回应态度要尽可能积极、真诚,将问题消化透彻,以提高回应的有效度及公众对相关工作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