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二、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典型事件回应效果评析

字体:16+-

对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典型事件回应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分析多重因素的影响,是为了深入剖析目前教育网络舆情回应的宝贵经验与不足之处。

(一)回应效果评估指标

目前,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舆情回应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不论是这一内容的实践还是研究仍然在探索当中。在业界,舆情分析师根据各项指标事后打分评判舆情应对能力较为常见,故本研究亦采用课题组打分的方式量化回应效果。在学界,有部分学者对回应效果相关的指标进行研究,如丁柏铨等学者在2017年对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和舆情引导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调研,在判断舆情研判精准程度的评估指标中,“是否出现意外的引爆点”“是否出现舆论和舆情失控”“是否主动设置过议题和议程”和“议题和议程的设置效果”这几个指标的认可度较高。[3]舆情研判精准程度的考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回应效果,所以该指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此外,李文静基于扎根理论,对舆情应对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总结,其中“民众满意度”“政府形象修复度”也是评估教育网络舆情回应效果可借鉴的指标。[4]基于此,本研究从时空维度设置六大评分指标,分别为“负面舆情持续时间”“舆情失控程度”“议程设置引导舆情走向的效度”“负面次生舆情的传播度”“涉事单位形象修复度”和“民众满意度”。

(二)回应效果具体评分

由于部分案例数据残缺或指标特征不明显,故课题组选取了16个典型事件进行打分。每个指标满分10分,回应效果越好,得分越高。在实际舆情回应中,并无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和完全没效果的情况,即满分和零分不存在,故课题组将评分划为三个等级:1~3分为回应效果较差;4~6分为回应效果一般;7~9分为回应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