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因而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量化研究是利用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等量化思想出发,解释和探讨心理现象;而质性研究是从心理现象的特征出发,采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逻辑分析的方式来探究心理学中的规律和本质。在过往的研究中,由于质性研究本身的缺陷和实施的难度,有时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会被忽视。但是,就研究方法而言,质性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研究只有通过定性的方法才能够得到结果。尤其是对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而言,质性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期的一些文化心理学研究者多采用观察、访谈、民俗分析等质性方法分析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比如,著名的文化学者Bond等人就采用这些方法。他们通过文化观察与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美文化在许多方面的区别,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在针对人际和谐心理或相关的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等的具体研究方法上,为了将理论研究做得细致、深刻而规范,在理论探讨中,研究者应该依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语义分析法、深度比较法等多种理论分析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展验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应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实证检验手段。以下介绍几种在本研究中,也是在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可以用到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语义分析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而且象形是汉字最基本的一种造字方法,也是许多汉字形成的基础。先人们在创造汉字时往往有意无意地遵循或折射出一定的心理规律,从而使得每一个汉字结构本身几乎都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内涵。而且,汉字的使用虽然有6000多年的历史,但在其6000多年的演变历程中,在自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汉末)至行书、草书(汉)的漫长演化史上,其演化形迹仍然有迹可寻,保存完好;更重要的是,各种有关汉字疏释的典籍经历代流传下来,也为今人研究和追溯一个汉字的本意及其引申义,以及其蕴含的心理学思想提供了方便。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字形辨析文字的本义,进而说明其引申义和假借义,是准确把握汉字的内涵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