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揭示中国人心理与文化的行为机制

第三节 怎样研究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

字体:16+-

一、研究思路

以什么样的框架、模式以及方法来理解、揭示和解释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是中国社会心理学者们面临的一项长远而又具体的难题。杨中芳在“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中提出了中国人本土心理学研究的三种策略。一是“由叶至根”的策略,即先观察在当地生活的人们的心理活动及现象,从中发现一些独特的样式,之后再转而顺时间的向度,追寻其传统的根源。二是“从根至叶”的策略,即由传统根源中发掘出其对某类心理活动及现象的各种看法及理论之后,用之作为观察及解释当地人现代生活中所显现的心理活动及现象的研究架构。例如,黄囇莉的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就较好地采用了这一研究策略。三是“在叶中寻根”的策略,即从人们在现时日常生活所显现的活动及现象中,去寻求可以用来理解其具体行为的意义系统。[33]在这三种策略中,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更侧重于运用第一种策略,大部分的中国人本土心理学研究成果也是运用“由叶至根”的策略完成的。若从这三种研究策略的角度进行考量,综观现有研究,我们仍可以发现某些欠缺之处:对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多为描述与理论思辨,缺乏深入的心理学研究和系统的实证研究;一些有关探讨中国人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的文章与书籍虽对“人际和谐”有所涉及,但多数是探讨人际和谐与其他变量如人格、组织环境等的关系,并未深入系统探究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机制等,影响了研究的深度。

杨中芳提出,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取向是一种“脉络观”(contextualism),所要求的即在当地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脉络中研析当地人的心理与行为。本研究将沿循这一观点,采用“由根至叶”的路径,整个研究策略将人际和谐心理放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脉络中加以分析,即从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这个“根”开始,逐步通过分析“和”的语义、尚“和”的缘由,解析人际和谐的类型与表征,并通过实证法检验、揭示中国人人际和谐的心理机制,以实现“兼顾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中国文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