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揭示中国人心理与文化的行为机制
作者: 陈浩彬
类别: 其它分类
状态: 完结
重视与探讨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深刻影响,是当代各国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导致“文化心理学”成为当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加强本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突显本国文化对本国民众心理与行为的深刻影响,正成为世界各国心理学所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
最新章节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四、反求诸己
- 三、善行中庸
- 二、真诚待人
- 一、知礼守礼
- 第三节 实现真正和谐人际关系的路径策略
- 三、正确运用尚和心态处理人际关系
- 二、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的消极影响
- 一、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的积极功能
- 第二节 辩证地看待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
- 三、“和”有助于理解中国人的人际行为
目录
- 序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什么是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
- 二、以和为贵是中国人交往的价值追求
- 第二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
- 一、弘扬传统和谐文化,发挥和谐育德的积极作用
- 二、揭示人际和谐机制,探视中国人人际交往心理
- 三、加强文化心理研究,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
- 第三节 怎样研究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的语义内涵
- 第一节 和的语义分析
- 一、“和”“盉”与“龢”的字形
- 二、“和”“盉”与“龢”的含义
- 三、“和”的本义
- 四、“和”的引申义
- 五、与“和”相关的字
- 第二节 和谐的内涵分析
- 二、和谐思想的精义
- 三、人际和谐的内涵
- 第三章 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的形成原因
- 第一节 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形成的环境条件
- 一、外部封闭隔绝养成中国人保守自封的心理
- 二、内部资源丰富养成中国人知足求安的心态
- 第二节 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形成的经济条件
- 一、农耕环境促成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 二、农耕生产促进中国人协同合作的意识
- 三、农业耕种养成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习性
- 四、农耕社会形成中国人求和避争的心理
- 第三节 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形成的社会结构
- 一、家国同构形成尚和合的民族精神
- 二、家国同构形成重人伦的意识形态
- 三、家国同构形成重他人的价值取向
- 第四节 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形成的文化背景
- 一、儒家的人际和谐思想
- 二、道家的人际和谐思想
- 三、墨家的人际和谐思想
- 第四章 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的类型特征
- 第一节 人际和谐的分类及其转化机制
- 一、实性人际和谐与虚性人际和谐
- 二、价值观和谐与工具性和谐
- 三、真和与伪和
- 第二节 关系本位的中国人际和谐类型
- 一、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
- 二、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方式
- 三、中国社会的人际和谐类型
- 四、人际和谐转化的机制模型
- 五、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