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理解“和”的含义,笔者再将“和”与其经常连用的几个字汇总起来进行辨析。
(一)“和”与“谐”
在现代用语中,“和”与“谐”经常一起使用,构成“和谐”一词。《说文·言部》对“谐”的解释是:“谐,詥也。从言,皆声。”在字义上,“谐”主要有“和谐;协调”之义。如《书·舜典》中:“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周礼·天官·大宰》中:“以知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22]至于“詥”,其读音与含义有二:当其读作“hé”时,其义为“谐”。《说文·言部》说:“詥,谐也。从言,合声。”当其读作“ɡé”时,其义为“会言”。《集韵·合韵》说:“詥,会言也。”《六书统·言部》说:“詥,从言从合,合众意也。”[23]可见,当“谐”作“和谐;协调”之义解时,[24]“谐”与“和”“詥”三字可以换用。如《广雅·释诂三》说:“和,谐也。”《玉篇·言部》说:“谐,和也。”《汉书·礼乐志》有“八音克谐”,颜师古注“谐,亦和也”。也有“和”与“谐”并称连用的,如《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郑玄笺云:“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综上所言,当“谐”作“和谐、协调”义解时,“谐”与“和”同义且可以换用,而且可以连用组成一个名词即“和谐”。《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①配合得适当,如音调和谐,这张画的颜色很和谐;②和睦协调,如和谐的气氛,和谐社会。[25]由此可见,“和谐”一词的含义本与“和”相通,只是古今汉语的表达习惯稍有不同而已。古汉语为凸显其用词简洁的特性,习惯以单个字为词;而现代汉语为配合今人的用语习惯,喜欢用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合成词。可以说,一方面,“和谐”一词本是将“和”与“谐”二字叠加使用的结果;[26]另一方面,两个字叠加在一起,也强化了“和”这个概念的辩证性,突出了它包含着差异、矛盾的多样性统一的意义。从而,作为名词的“和谐”一词准确地表达了“和而不同”“多样性统一”的含义,“和谐”亦可简称为“和”。[27]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文化”的概念,也正是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精髓。[28]“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中国传统“和”的思想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