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有着强烈的家国同构的倾向,这对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社会行为特征可以从家庭向社会进行推导。[34]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国同构”思想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的双重功能,对于规范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以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以血缘辈分的自然序列为准则的家庭秩序中,家庭为了保证与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与血缘关系相近的家庭联合起来形成家族,而家族与国家的利益和稳定是相互结合的。家族为了长久地维持兴旺繁荣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坚固的、行之有效的国家行政体系的保护;同样,一个国家为了维持国家社会的稳定以及皇权政治的巩固也必然要把自己的组织形式与家族制的原则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形成的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延伸的“家国一体模式”,由此也形成了中国人意识深处存在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的家国一体观念——将家庭与家族的利益、兴旺发达同国家的利益、兴旺发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国,哪有家”,上下一心,家国同运,爱家就是爱国,报国就是报家。因此,家国同构思想通过对道德自律的强调与“家国一体”的宣传,将人们对家与国的情感与利益联系起来,实现了对人内在思想的调控和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软管理,从而产生强大的思想黏合力和社会凝聚力,形成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家爱国,家国一心,国家和合的思想特点。张载在《西铭》中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学》中所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都有追求家国和睦、人伦和谐的思想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