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我如愿以偿地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汪凤炎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化心理学。由于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国学功底”,而我是“未受过良好的国学基础训练,几乎毫无国学功底”的,所以,在做毕业论文时,汪老师只好让我发挥“英语好”的特长,采用心理学实证方法做一个在西方心理学方兴未艾而在国内学界较少研究的“智慧”主题。虽然我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但若说我是“中国文化心理学”方向的博士时,心底仍不由得有些惶恐与不安。
还在读博士的时候,汪老师计划对其《中国文化心理学》一书进行修订与增补,并布置几位同门分别修订其中的章节。当时我提议与其每人修订其中的一个章节,不如每人按该主题写一本专著。汪老师欣然同意。于是,我就挑选了“中国人的尚和心态”这一主题,并迅速在汪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写作提纲。不想后来,我一直忙于博士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后的两年内又忙于工作和博士论文的后续研究,对该主题的研究与写作就一直停留在当初的几行字的提纲上。或许是对我们的拖沓习以为常,又或许是颇感失望,汪老师几年中关于该书的写作也没再过多提及。但在我心目中,该书就似我对老师未履行完的承诺一般,一直耿耿于怀。因此,此书的付梓,使我对老师的承诺终于得以实现,终于让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自重拾旧笔之日算起,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断断续续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期间又多次得到汪老师的指导与教诲,其严谨的学术作风一次次“逼迫”我对书稿进行修改与调整,也让我对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增进。因此,借本书的出版之际,我要再次诚挚感谢导师汪凤炎教授多年来一直对我的教诲与帮助。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也算认真地恶补了一回中国文化心理学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知识,书中参阅和引用了黄囇莉、杨中芳、黄光国等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论文与论著,这些在脚注和参考文献中都一一予以列出,在此谨向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的写作与付印获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年度著作出版资助基金项目以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529)的资助。同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何琳编辑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学生和亲人致以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