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理念,“和”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与追求,也成为中国人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遵循的价值准则与行为规范,并以一种“集体潜意识”的方式深深沉积于中国人的心里,影响与牵制着中国人的人际思维模式与日常交际行为。所谓“表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征”。[1]人际和谐心理的表征,是指个体受传统“和为贵”观念的影响,为了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及现象。李庆善曾提出,中国人强调的“和”的具体价值规范主要包括求同心、求协力、避争斗与避怨仇等。[2]汪凤炎和郑红也认为,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或处理人际关系时流露出来的尚“和”心态,除了“和而不同”与“谦和待人”以外,还有和为贵、企盼和事佬、畏争、随大溜、迁就与迎合六种表征。[3]本章将结合以上观点,对中国人在日常与他人交往或处理人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崇尚“和”的心态所表征的内涵及价值等进行深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