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揭示中国人心理与文化的行为机制

二、和为贵的表现

字体:16+-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和为贵”的处事方式常在以下情境中出现,并以一定的言行特征得以表现。一是在中国式家庭生活中,即讲求一家人应该和和气气地过日子,不能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能兴旺发达。“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在中国式集体活动中,这里主要指在熟人关系的集体活动中,邻里街坊之间、同事朋友之间,“吃了吗”“去哪呀”“好些了吗”,逢人见面都要面带微笑热情地打招呼,嘘寒问暖一番,虽然言语本身的意义性不大,但总要显示出自己对他人的和气。由于讲求“和为贵”,中国人在集体交往中还特别重礼节、讲礼数,总是要竭尽全力地热情招待,最担心因“礼数不周”而在无意中得罪人,为日后埋下隐患。俗话说“逢人面带三分笑,遇人遇事有关照”“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就是尚“和”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常见反映。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一个人与他人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重体面、讲礼仪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个蛮横无礼的人,是绝不会有人愿与他融洽相处的。三是在交往中涉及利益冲突时,“和为贵”是化解冲突最好的原则与策略,同时也是给自己和他人退路的最好借口,其目的都是不愿为一点“小事”而将矛盾、冲突激化彰显出来。“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地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所以,中国人在教育孩子时,就非常注重灌输以自己吃亏的妥协方式来求得平和的人际关系。而且,中国人在生意交往中,讲求“和气才能生财”。顾客上门要是老板总拉着脸,恐怕谁也不愿来买东西。就算是买卖双方谈不拢,老板也要笑呵呵地送顾客出门,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果和顾客发生了争执,一般都会“吃亏是福,以和为贵”,宁愿自己吃点亏,也要让顾客满意。这样,回头客也自然就越来越多了,“和气生财”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