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揭示中国人心理与文化的行为机制

第四节 随大溜的心态

字体:16+-

一、随大溜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随大溜的解释是“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18]。这也称为“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在日常与人交往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旦遇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中存在的),一些中国人往往会采取一种随大溜的做法,以使“和”的局面不致被打破。用社会心理学术语讲,就是“从众心理”,指在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体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观点,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心理或行为。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群体优先于个体的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这种随大溜的心态在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方面,都强调从和谐的动机出发再复归于和谐的目的。

当自己主动与多数“别人”保持一致时,这是从众;而当要求多数“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时,这是众从。众从,指在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压力下,多数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观点,而采取与少数人甚至某个人保持一致的心理或行为。当然,确切地说,中国人的随大溜与西方学者眼中的从众不是一回事。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概念是指行为主体直接迫于群体压力而被动地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而中国人的随大溜则是行为主体基于策略考量而主动地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通常,从众更多地隐含了行为主体表里如一的预设,因此,行为主体在从众之前会因群体压力而直接激起内心的冲突、紧张、焦虑,而行为主体在随大溜之前则不会产生诸如此类的内心不适感。无疑,相当多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是经常随大溜的。既然随大溜是人们基于策略考量而主动地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的,那么,也可以说,随大溜是中国人比较普遍的一种策略性处世态度或行为方式,或者说,随大溜是中国人比较突出的一种为人处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