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教育史

第二节 法国的教育制度

字体:16+-

一、教育领导体制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法国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会控制的,1789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和经济,而且改变了法国的教育。大革命时期,先后上台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很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都提出了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实行普及教育、教育世俗化和科学化等主张,客观上为法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与此相应,法国在教育上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帝国大学,作为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帝国大学设总监、审议会和总督学署,总监是主管教育的最高首脑,由拿破仑直接任命。1808年,法国全国被划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工作。大学区设总长、学区审议会和区督学。各大学区总长、中央和地方督学及大学教师,均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命。帝国大学有权决定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学的开办,并为所有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学校的课程设置、学年安排、考试和升级规定等都是全国统一管理。帝国大学的成立和“大学区制”的推行,奠定了法国教育中央集权领导体制的基础。这种教育领导体制一直延续近两个世纪之久,成为法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法国的国民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针对教会长期垄断教育这一问题,拿破仑采取了与教会和解,利用教会势力的策略。1808年颁布的《帝国大学令》规定,法国教育要在天主教教义的基础上培养忠于帝国和皇帝的公民;教会负责管理初等教育,传教士可以担任中学教师。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的教育部部长法卢则拱手将学校的管理权让给了教会。1850年通过的《法卢法案》终止了国家对教育的垄断,进一步加强了教会的权力。由此可见,法国教育虽然较早确立了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但教会与国家在争夺教育权方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延续到20世纪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