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将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人们通常将其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认为这部著作“不但支配了德意志,而且普及到全世界,改变了千百年来东西洋教育界的趋势”[10]。
一、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以伦理学论证教育的目的,以心理学论证教育的方法,而这二者都是以他的哲学思想为前提和依据的。在哲学上,赫尔巴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无数不变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实在”(精神实体)所构成。人的灵魂同样是一种不变的“实在”,与身体无关。当灵魂与肉体结合时,灵魂便与各种不同的、有组织的物质产生了关系,因此便造成了人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属性、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灵魂通过肉体而经受着许多的感觉,并由此创造出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既是以灵魂为主体,又是以往感觉中的某些痕迹。这种“观念”是人的全部心理生活的基础。
在心理学方面,赫尔巴特在“实在论”哲学基础上,建立起观念心理学和统觉心理学,构成其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是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可以用“观念”的活动来加以解释,例如,情感是一些被抑制或得到“合作”的观念,如果心灵中存在的观念彼此和谐,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反之,如果心灵中的观念相互抵触,则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记忆是各种观念的活动和游戏,曾经被抑制的观念重新呈现在意识阈之上,即为回忆;一种观念被另一些力量较强的观念排挤出去,抑制在意识阈之下,即为遗忘;观念不远离意识阈而可以随时呈现,即为重现。任何观念、任何经验的取得都是统觉的结果。所谓“统觉”,是指人们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构成观念体系的过程。这个观念体系,则称为“统觉团”。从观念心理学出发,赫尔巴特将学校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也都称之为观念。扩大学生观念的途径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依靠教学传授知识,并在同时形成和增强学生的情感、意志。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都与统觉密不可分,教育者只有把握统觉的活动状态与趋势,才能成功地教育儿童和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