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法国教育
法国于19世纪初期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但仍在很大程度上受教会和传统势力的影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不平等的双轨制不得不朝着统一学校制度的方向努力发展,原来浓厚的纯学术倾向和宗教色彩也不得不逐步向重视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削弱宗教控制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法国这一时期的教育情况始终极其复杂,由此而展开的教育改革独具特色。
(一)《费里教育法》
19世纪末法国逐步形成了双轨制,儿童入学需依据他们所属的阶级与门第。1881年和1882年,教育部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不但确立了法国国民初等教育普及、义务、免费和世俗化的原则,而且将其贯彻实施予以具体化。法案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一律免收学费,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与膳食、住宿费用;②公立学校不允许装饰宗教标志,不开设宗教课程,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但允许学生家长在校外按各自的宗教信仰安排宗教活动;③6~13岁的所有儿童要接受强迫的义务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④增设手工课和各种主要手工业工具的用法课;⑤取消教会、教士监督学校的权力,由职业教育家领导学校理事会。《费里教育法》标志着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初步确定。该法案所确定的教育原则及实施办法不但促使法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为以后近百年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定了前进的方向。
(二)“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
19世纪末法国实行典型的双轨制,其中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初等教育和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置的中等教育互不衔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制度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形式受到抨击并成为20世纪前期法国教育改革的重点。1919年,法国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在运动中,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激进组织“新大学同志会”批评法国社会“人一出生就分为两个阶级,通过不同的教育而永远固定之”,他们主张新的教育应当是“统一的教育”[4],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民主化。统一的教育应当使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相互衔接,高等教育向一切中学毕业生开放。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统一学校运动对法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