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如何规划学校发展

三、校本管理

字体:16+-

(一)基本内涵

校本管理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新概念,有多种称谓,如“学校现场管理”“分权化管理”“参与决策”“校本课堂发展”等,在世界不同国家之间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我国教育管理的“校本管理”概念来源于英文“school-based management”。不同学者对校本管理有不同的解释,马兰、奥格瓦、克兰兹等认为,校本管理从概念上可以看成是控制结构的一种选择形式,是一种权力下放形式,这种权力下放把具体的学校看成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把决策权分散看成是激励学校进步并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在财政、人事和课程等方面的一些正式的决策权力授予并分配给学校现场成员,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社区及社区居民组成的正式的组织结构(董事会、委员会、小组等),以便使现场成员直接参与学校的决策。[10]我国学者黄崴也对校本管理进行了界定:一是学校是办学的主体,有关学校办学的权力应该下放给学校;二是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确定,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三是学校实施参与式管理,学校成员参与决策和管理;四是学校决策者对自己的决策及其执行负有责任。[11]不难看出,校本管理的定义涉及分权、管理中心下移,校本管理中谁来管、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内容等,均强调权力下放,在管理方式上强调权、责统一,利益群体的多方参与,以保证学校有效、最快地发展。

校本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四类:行政控制模式、专业控制模式、社区控制模式和平衡控制模式。我国研究者王全等人认为,存在第五种管理模式——特许学校和特许学区模式。

表3-1 校本管理的表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