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构建德育校本课程,规划德育活动体系,是学校致力幸福德育,打造学校个性化、生活化以及艺术化德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18]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也规定:“中小学校要把升旗仪式作为开展经常**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要组织好瞻仰革命圣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9]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德育课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探究欲望不强,兴趣不浓,课程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也就是德育课程本身就不“幸福”,如何幸福学生呢?究其原因,一是德育工作没有很好立足学校实际,没有立足于师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深挖学校德育文化底蕴。二是德育活动没有回归到学校生活、学生生活中,没有成为学生精神生活和幸福成长的需要,从而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德育不幸福。如何解决学校德育工作自身“幸福”问题的需要,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品质,将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上升为系统幸福工程,使德性素养的全面提升转变成为学生的幸福现实呢?为了适应学生学习体验,为了尊重学生个性,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学校需要“量体裁衣”式的校本德育课程。在校本德育课程中,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幸福能力以及知识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校本德育课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合作意识、诚信品格等现代德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