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如何营造育人文化

一、在保障上下功夫

字体:16+-

(一)师资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缺乏是传统教育发展之瓶颈。首先是教师认识理念上的不足,对传统文化教育还不够重视,不够热情;其次是对于传统经典还不具备比较高的解读能力,如还要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要掌握相应的文化常识,更要有相宜的哲学思考。

因此,需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的打造。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做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这一点上,天河区教育部门就传统文化区域性推进做了比较大的尝试,全区中小学教师无论学科均需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定课时的培训。

(二)课程保障

有条件的学校需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在内容选择与课程实施中,需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制订有层次的教育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从而使传统文化精神真正有效地渗透到青少年成长的各个阶段。

(三)资源保障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是全社会的大事,需要各种资源的整合。家庭教育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根基,学校是教育主阵地,社会环境是文化传承应有的保障。这三者是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格局。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站、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等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

(四)评价保障

制订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督导机制。从学生、教师、学校几方面研究制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更好地规范与发展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