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

三、营造与优化学校良好道德环境的策略

字体:16+-

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培育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主要场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科学素养的培育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来自学校教育。所以,校长能否实现“以德立校”,学校能否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实施环境育人,直接关系着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的绑架下,学校并未成为对学生进行人生训导和品格塑造的场所,造成学生出现知行脱节、缺乏理想、社会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降低等不良品质。因此,学校急需重塑“以德立校”的基本理念,重视学校物理环境、道德风尚与道德舆论的建设,在道德领导的引领下凝聚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学生之德、教师之德和学校之德的共同体。校长为实现此目的,需要营造与优化学校良好的道德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强化环境育人的意识

营造与优化学校良好的道德环境要求校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充分认识到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首先,校长要正确认识学校道德环境诸因素的地位和功能,充分认识学校道德风尚、道德舆论和物理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将德育工作纳入有序的管理系统之中,尤其对学校道德环境开展综合的治理。校长应在正确的德育观下,改进已有的德育工作方式,避免“左突右击”式的德育工作方式。从根本上说,校长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克服学校管理的片面管理观,构建系统管理观和全面育人的理念。其次,学校管理的各项内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校长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学校的德育阵地。也就是说,学校全部管理活动与教学工作都应受到道德原则的指导,在学校管理中真正体现“以德立校”的理念。再次,校长要强化环境育人的意识。学校是自然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不断发生着交互作用,因而校长要努力将社会积极的影响转化成为学校的道德环境。同时,要使这些积极因素或良好的道德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校长还必须引领教师在正确的德育方向下,积极探索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最近发展区”,力图使其所施加的影响符合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