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治因素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法律制度、政府的政策倾向以及公众的政治倾向等,它对于学校领导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任何领导活动并不是一种自然人的行为,它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传统、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政治、政府政治及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和制约着领导活动,也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学校组织所采取的领导体制及其倡导的领导文化观念无不受其影响,组织内部的领导活动及其变革也必须在政治权力所允许的限度之内进行。所以,校长的领导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政治行为,需要依托国家政治、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规范保障,这就要求校长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政策水平。
(一)深入理解与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需要校长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学校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教育方针服务的。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规程、法规建设标准等,是办好学校的政策依据,认真执行有关的政策法规,是校长的重要职责。中小学校长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其他各项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者,是全校师生的领航者。校长的政治思想素质,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方向。校长能否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看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否与党及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教育及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与关键目标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人才的标准及规格应该符合新时代的需要,在坚定地把握住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后,关键是要有具体措施保证其实现。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其主要任务是带领学校全员去实现办学目标,但学校目标确定得是否正确,把学校和教职工带向何方,这就取决于校长能否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否有正确的政治理论指导、较强的政治能力和良好的政治品质。校长的工作纷繁复杂,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常常反映到学校场域之中,都需要校长去鉴别;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需要校长去定性;内部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校长去拍板等。这些鉴别、定向、拍板工作,都是对校长政治理论水平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