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

一、价值引领原则

字体:16+-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社会中每一个体对职业道德的新认知,逐步化作对职业价值的认同和新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自律性的职业行为规范。这一价值转向,是基于对原职业价值内涵优秀品质的承袭。社会转型期间,学校的管理者以精神目标和高尚的价值追求引领学校组织成员,是学校管理活动遵循自身规律的首要原则。“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学校而言,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力量。作为团队领导者,校长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定期向学校每个成员传达学校发展的目标,激励成员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形成内驱力,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从价值层面来看,校长的职责在于廓清教师群体的不同需求对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甄别其价值取向的类型和维度,确立并维护各个价值层级的正当性,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常态的教师工作的价值秩序。教师群体虽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否拥有最基础的价值品质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和从教能力的基本要素。“组织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社会建构,是一个为他人所共享的理念。个体是实体,引导行为的是共同的决定和共识。组织生活的大多数事情就是不断地建构和解释意义。作为认识世界主体的管理者本身同时也是参与者,价值观在意义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价值的显现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校长担负着价值生成、价值澄清、价值传递的任务,在于“确定学校的价值理念,宣传学校的价值理念,凝聚师生员工的价值共识,牢牢把握学校价值方向”[6]。校长的价值取向是否正当,是否遵循规范性制度,形成自我规范性约束,关涉到学校各个群体对制度和管理者的信任度,关系到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是否能达成总体相向,在共同规则之下,形成普遍遵守的信念和习惯,以保证相互间可信任的合作的实现,这构成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合理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