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班子效能的发挥,绝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素质,而是整体结构的合理搭配。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就会产生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领导班子不合理,那么只会加速领导班子的内耗,离心力增强,凝聚力消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间的关系,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由领导班子所承担的组织职能所确定的。正是这种组织职能的客观需求,才能把不同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性格、气质的领导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领导集体。”[7]
在班子配备中,要注意优化班子结构。领导班子结构包括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专业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领导班子内部应是老、中、青三代的有机结合,而不能只偏重于某一个年龄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经验、知识储备、性格特征、身体状况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老化,在具体工作上考虑问题周全,但往往会延误时机,并且容易错过发展的最佳时期;中年人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常常要面临来自家庭和事业双方面的压力,需要额外的关心;青年人则朝气十足,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工作积极性较高,但在具体问题的考虑上仍会遇到考虑不周的状况,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磨砺。因此,在组建学校领导班子时,要避免年龄结构的单一性,应是三个年龄阶段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工作中,年老者应多动嘴,指出班子以及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年领导班子成员应多动脑,找出解决年老者提出问题的对策,并对班子发展以及学校发展谋划未来;年轻者应该多动腿,为组织和群体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三者合理地搭配和协调,在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做好自身的工作,才能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