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许多人问我,留学回国后到父亲的学校中工作,适应吗?如何看待父亲开创的这份事业?我想,了解、理解父亲的想法,就如现在看他当年送我去英国读书的决定一样,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的前瞻性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他面对重重困难和**能够坚持原则令我佩服,他的忠厚为人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虽然在我们父子间的面对面交流中,我们从不用这样的字眼。
13岁让我出国留学,这是个在今天看来仍很果敢的决定
1997年,在全国数学和语文比赛得奖的我,幸运地被东直门中学首届实验班提前录取。这个班后来走出了北京市的高考状元,还有诸多进入北大、清华学习的学子,但加入这个班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却感觉迷失了自我,我隐隐觉得这种知识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和密集的题海生活不适合我。当我将要在中国迷茫地度过初中时代时,父亲的一句话结束了这一切。一个周末的下午,他下班回来换过衣服后,把我叫过来,一反常态地让我和他一起坐下,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口吻问我:“愿意去英国留学吗?”在我当时的年龄,还不知留学为何物,但不假思索地回答了父亲:“好啊!”就是这样场景下的一段对话,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13岁的我踏上了去英国留学的十年求学路。
十年后的2011年,当我硕士毕业回国,英国杜伦大学排名飙升至全英前三名,我当年实验班的同学在我留学归国之后,陆陆续续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留学之路。如果说人生的少年时代是一块海绵的话,我很庆幸父亲当年能够非常果断、非常明智地选择送我出国,我知道他也会担心我吸毒、学坏或者沾染不良嗜好,但即便是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个仍然看似非常勇敢并很有前瞻性的决定,已经让我在一个能够充分吸收新事物的年龄里,在英国这个赋予我美好留学回忆的国度里成长、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