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向新师德

三、师德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

字体:16+-

(一)师德建设制度化——师德建设的制度路径

在以往的师德建设中,我们主要强调的是教师个人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自律这样一种个体伦理。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界社会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经济利益的**,个体伦理的主观性、非强制性等特征使得个人的道德行为难以得到强有力的规约而极易导致个体道德行为失范的发生。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仅仅依靠人的内心信念已很难维持,我们要避免人的主体性对道德的伤害,就必须把伦理落实在制度上,而不是落实在人的主体性上,要用制度来承诺道德” 。[1]因此,在市场经济下的师德建设需要实现伦理的制度化,也就是用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可操作性等特性来弥补个体道德的不足,从而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也就是说,师德建设需要制度刚性力量的发挥。

师德建设制度化是整个社会伦理制度化在师德建设中的折射。伦理制度化,即在道德建设过程中,以系统化的规则建构,强化道德职权、责任关系,在制度化、规范化中形成奖惩、督促等机制,使道德建设更为科学有效。“伦理制度化作为一种道德约束、规范机制,它的实质是通过公共规则的形式,把必须实施的道德目标、道德理想定型化、标准化,形成某种稳定的规范体系,从而最终达到道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道德自觉与外部驱动相结合,实现道德的社会整合。”[2]所以,师德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实现师德建设在制度上的完整和规范,使师德建设由“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在师德建设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实现师德建设制度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师德制度在形式上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