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是什么呢?它与自由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个形而上的理论问题。我用一则这样的小寓言故事来阐述:一只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总是试图摆脱线的束缚,摇头摆尾地说:“谁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地说:“我来!”于是大风施展看家本领,刮得天昏地暗。“咔嚓”一声,线断了。风筝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摔得个粉身碎骨。
那么,这则寓言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脱离线约束的风筝,最终会自取灭亡;一味地追求自由,换来的将是永远的不自由。
从《脱线的风筝》这则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规则”即规矩,就是约束,就是纪律,就是行为处事的规范。它限制于人,约束于人,将人引领到正确的生活路线。
那么,什么又是“自由”呢?从心理学上讲,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由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人应该都是自由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人是永远自由的。但是从人的行动上来讲,有些行为必须符合公共环境下的要求。比如:乘坐公交车时,你必须排队等待;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你必须静候。在这些公共的环境中,人们必须遵守一些公共的规则,而这些公共的规则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自由。由此可见,规则的制定,就是要从根本上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上述内容体现出自由和规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就像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风筝没有线的束缚是不能自由飞翔的,所以没有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必须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违反了规则,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