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此,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思维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凸显重要,本节就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思维方式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一、中小学体育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将中小学体育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阐述如下:
(一)体育学科知识的含义
体育学科的知识分布在各个领域,包括体育与健康常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如: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知道饮食、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等。
体育学科知识分为以下几个维度,在运动参与方面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在运动技能能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具有完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在身体健康方面能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在心理健康方面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在社会适应方面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