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子》英译本的历史回顾
迄今为止,《庄子》英译本已出版24种,其中全译本10种,内七篇译本为5种,其余均为选译本。译本中有独立的译本15种,合集9种。合集中的译文主要是国外学者在介绍中国哲学经典的著作中选译的《庄子》部分篇目,及介绍道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而摘译的《庄子》段落。译本的体例主要是散文体,2种为诗体。[1] 本研究现就较有影响的英译本作以回顾:
(一)英国学者译本
1.巴尔福译本(1881年)
1870年,英国人巴尔福(Frederic Henry Balfour,1846—1909)来华经营丝茶,后来弃商从文,先后担任过《通闻西报》、《华洋通闻》主笔。1879—1881年间,他在《中国评论》[2](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第八、九、十期上发表了英译《太上感应篇》、《清静经》、《阴符经》等道教经典。1881年,巴尔福翻译了《南华真经,庄子著作,道家的哲学家》(The Divine Classic of Nan-Hua:Being the Works of Chuang Tsze,Taoist Philosopher)一书。
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内对《庄子》英译本研究的学者均未见过巴尔福的英译原本,[3] 因此对该译本的描述尚未见到,笔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查找到该书的原本。这本书包括附记、注释说明、译文三个部分。附记介绍原文的历史背景,用注释说明部分对“道”、“无为”、“造化”等主要哲学术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翻译作出解释。巴尔福称庄子为“形而上学者、讽刺作家、寓言家、喜欢使用矛盾说法的人”。[4]《庄子》内篇、外篇、杂篇在译文中被划分为六卷:第一卷(1-3章)、第二卷(4-7章)、第三卷(8-14章)、第四卷(15-22章)、第五卷(23-26章)、第六卷(27-33章)。正文中注释穿插于段落间,解释中文人名、地名、典故等,但由于译本缺乏相应的参考资料说明,其翻译依据不明。译文对增补的主语、状语等成分以括号标示,句子显得冗长烦琐。译文对原文寓言的翻译尚能达意,但对原文议论处的翻译流于字典解释的堆砌,可以看出译者对每篇的主旨缺乏认识,译文可读性较差。[5] 尽管如此,巴尔福无疑具有首译之功,其向西方介绍中国道家思想的贡献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