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4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5.2 绘就一幅“老有颐养”的蓝图

字体:16+-

在了解我国养老发展历程之后,不难看出当前养老体系并不完善,那么什么样的养老体系才是完善的?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对养老体系进行评价?养老作为“民生保障”的延续,应立足于民生,但又高于民生。“老有颐养”是我国养老发展的理想状态,“老有颐养”并不是简单地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而是立足于老年人的需求,层层递进,逐级上升。

总体来看,如果按照需求层级递进的关系来分,实现“老有颐养”的三个层级可以依次分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逐级递进的,后者要以前者为基础。其中,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是“老有所养”的重要标志,也是“老有颐养”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物质上得以满足,精神需求才能得以实现,这成为“老有所乐”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当然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对于那些心力有余、刚从一线岗位退下来的老人来说,要给与足够关注,提供让他们能够继续发挥余热的平台,做到“老有所为”。

5.2.1 “老有所养”——最基本的要求

对于当前中国老年人而言,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有三大方面:饮食、住房和医疗。通俗来讲,就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能看得起病;如果要求再高一些,就是吃得好一些、休息环境更舒适、医疗服务更加专业及时。这些都可以归为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养老金待遇,完善相关服务实现。

在具体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基础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其中,“以房养老”[4]是较具代表性的一例。这种模式发源于国外,已形成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和英国等,但是“以房养老”被引入中国后,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在“老有所养”投入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