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乐交道:人生必由之路

是唐诗意境,还是世纪末情绪?—谈马勒《大地之歌》的音乐内涵

字体:16+-

《大地之歌》是西方严肃音乐里的一部名曲,它的音响版本很多。[1]由于这部乐曲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缘故,大凡西方的指挥家、歌唱家总要一试此曲以显身手。再有因为它用了我们的唐诗作歌词,对西方文艺界、音乐界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要说清楚,这个“唐诗”不是真正的唐诗。但许多西方人却以为是,有一些中国人也跟着说是。[2]我想用材料来说明他们的看法是不对的,乐曲里标明以李太白的诗为歌词的音乐抒发的并不是李太白的胸怀,而是19世纪末西方知识分子“世纪末”的情绪。

“世纪末”一词译自法文“Fin de Siécle”[3]。这个词被收进了德文、英文等字典,可见它在西方普遍为人所知。这词有特定的含义;它特指19世纪20世纪之交欧洲知识分子中间流行的悲观失望的思想感情。应该指出,并非所有世纪之交都会产生“世纪末”情绪,例如18世纪末就没有,贝多芬的音乐就是证明;我们身处20世纪末的中国人,回顾世纪沧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似亦未有“世纪末”情绪。有一种理论认为凡世纪之交都有“世纪末”情绪,[4]这种说法含混不清,无视这个名词产生的时代背景,抹杀了它的特定含义。

一、创作背景

马勒创作这个乐曲有以下的背景性的情况:他在写《大地之歌》前(1907/1908),已经写了八部交响曲。他把这个有人声的乐曲的副标题[5]也定名为交响曲。但他避讳,不肯按序把它定名为《第九交响曲》,因为贝多芬和布鲁克纳都在写了他们各自的《第九交响曲》后就死了,他怕定这乐曲为第九,自己也会死。这件事说明马勒也是留恋生命的,尽管他因在生活中找不到快乐而经常在他创作的乐曲里表现死亡主题,[6]并对它进行歌颂。写《大地之歌》以前,医生已告知马勒他有心脏病,要求他停止指挥。但他明知自己体力不济,生命时日无几,还应邀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加倍完成交给他的演出任务,此外还为纽约爱乐乐团的改组和排练出力,也就在他紧张工作的同时,不停地作曲—创作了《大地之歌》、《第九交响曲》以及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直到1911年5月11日,心力交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