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特别在青年中,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美好的音乐能培养美好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起到积极和深刻的作用。美好的心灵是高尚道德情操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开拓的前提—这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的品质。
“西方古典音乐”这个指称,并不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盛极一时的音乐,名副其实的“古典时代”的希腊罗马音乐已失传了;“西方古典音乐” 这个指称也不指18世纪30年代开始的“维也纳古典乐派”(Wiener Klassik),因为后者指的是盛行将近百年的一种特定的音乐风格;指称中“古典”两字与“ 古典主义”(Klassizismus)并不相关,后者指的是在欧洲17世纪君主专制的历史背景下法、英两国文学中兴起的,在德国文学中昙花一现的文学潮流,[1]因为那种“古典主义”是就机械地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制定出自己的清规戒律,以此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创作的文艺作品而言的。
这里所说的“西方古典音乐”是指那些在西方音乐发展过程中经受时间的考验和筛选,至今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审美价值,因此今日还广泛地被人演奏(唱)和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中有的具有崇高的精神效应,听了它甚至能“使人爆发出精神的火花”(贝多芬语)。
这样,“古典”两字的指称含有“经典”的意思;但是如果我们不分轩轾把凡属“西方古典音乐”的作品统称为“经典”,那是不恰当的,因为“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作曲家和作品,不论在艺术上或内涵上,有高低之分,乃至良莠之分。
“西方古典音乐” 既然指的是那些经受时间考验留下的音乐遗产,它就不仅包括欧洲音乐史中18、19世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古典乐派和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优秀和不朽的作品—它们应该是主要部分—还包括了20世纪一部分严肃音乐家创造的始则带有探索性、后获得音乐界肯定的所谓“现代派”作品,它甚至也包括了属于,按西方社会学划到“亚文化”圈内的严肃的爵士乐等音乐作品。这样,“古典音乐”在西方也被称作“严肃音乐”;这个名称在英文是serious music,缩略语为s-music。可见“严肃音乐”一词在西方使用很广。我国音乐界较少使用这个名称,可能是为了避免“严肃”两字引起误会,误认为这种音乐是“板着面孔不可接近”的。其实,这里的“严肃”并没有这种含义。这里的所谓“严肃”是指创作、演出、聆听音乐时采取的严肃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