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在产业化改革的高歌猛进下,中国电影票房先后突破100亿元、200亿元的大关,中国电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应该说,民营资本对商业大片的介入功不可没。
2012年,中国引进美国片的配额数量提升,这意味着中国商业片面临着来自美国电影的更加强大的挑战。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美国电影利用3D影像与巨幕技术为竞争提高了技术门槛,给中国电影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美国大片的竞争之下,中国电影同样面临着来自自身的品质影响。在票房提速的背景下,近年来国产商业片出现大量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古装武侠商业片中“古战场、冷兵器,小情感、大暴力”使主流观影群体对中国电影的认同感越来越弱。就在中国电影一直向前看——频频拍摄古代血腥历史的同时,美国电影却一致把眼光投向未来。《阿凡达》、《盗梦空间》、《源代码》等科幻影片在中国收获丰厚票房和良好口碑的同时,也让人开始思索观众为何对美国主流商业影片产生认同并情有独钟。
未来国与国的竞争不是军事上的竞争或经济上的竞争,而是文化上的竞争。文化不仅牵扯到国家利益,更牵扯到个体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涉及每个人的文化自信。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让中国商业大片变成了中国文化认同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平台。在构建大国形象、实现国际传播、树立民族认同、搭建文化平台等战略性目标中,中国商业大片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民营资本介入的商业大片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起输出中国主流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众所周知,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是与生俱来且无法抹除的。通过一定的叙事策略,可以将意识形态隐蔽在叙事机制中。美国的主流电影,尤其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几乎都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表述,只不过,这种表述是通过叙事策略间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