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好莱坞电影的人看到手擎火炬的女神,就能认出那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看到在月牙上悠然垂钓的小男孩,就知道这是梦工厂(DreamWorks Studios)……电影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电影品牌承载的忠诚度是消费者(观众)长期消费(观看)的经验结晶。好莱坞电影能够成为世界电影的消费主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长期积淀的品牌力量。电影品牌是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品牌标记代表其各自影片的质量与风格,它们在获取商业利润的同时,还传递着美国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通常来说,“电影品牌”可以分为三大类:个人品牌(导演、明星、制作班底)、公司品牌(制片企业和院线企业等)、电影及其衍生产品(影片和“后电影”产品)。现代电影产业的每个环节几乎都与电影品牌战略息息相关。就中国本土的电影来说,在个人品牌方面,备受商业市场关注的导演有相对年长的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年轻一代的宁浩、乌尔善、徐峥、陆川等,以及受到艺术市场重视的贾樟柯、李玉、刁亦男等。他们均在投资市场、观众市场具有相当强的品牌号召力。谈及明星方面,既有一批像巩俐、姜文、葛优等深受本土观众喜爱的老牌电影巨星,像陈冲、李连杰等深受全球观众追捧的老牌跨国明星,也有一大批成长中的新一代电影明星,如章子怡、余男、汤唯、刘烨、黄晓明、邓超、徐静蕾、周迅、小宋佳,等等。在公司品牌方面,经过多年来市场的优胜劣汰,制片企业和院线企业的第一方阵均已初步形成。制片企业方面,既有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也有华谊兄弟、博纳、光线、橙天嘉禾这样的民营企业。此外,长影、珠影、西影、潇湘、宁夏电影集团等传统国企,小马奔腾、完美时空等新兴民企,湖南广电、江苏广电、上海文广等传媒企业也逐步在电影制片领域里有所作为,尽管其影响还不足以与第一方阵的制片企业相比,但发展迅速。院线企业方面,相较于万达院线、中影星美、上海联和、北京新影联、中影南方新干线、广州金逸珠江这样属于第一梯队的六大院线,还有浙江时代、辽宁北方、四川太平洋、北京世纪环球、河南奥斯卡、广东大地、湖北银兴和江苏东方这样的第二梯队院线,以及立足本土的武汉天河、浙江横店、重庆万和等中小型院线。[1]电影及后电影市场的品牌开发处于不断建构阶段,近年贺岁档上映的《非诚勿扰2》、《风声2》、《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系列化的品牌打造,市场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