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许多业外资本开始涉足电影业。民营资本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不少民营电影企业出品的影片均在全国电影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英雄》、《十面埋伏》、《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唐山大地震》、《画皮》、《画皮2》、《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片,屡屡在电影市场刷新单片票房纪录,这些影片均出自民营电影企业,它们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的成绩,凝聚和强化了民营制造的品牌效应。
2004年,同台打擂的两部贺岁片《功夫》和《天下无贼》出自同一电影公司华谊兄弟。当时的华谊兄弟以广告起家转行影视,投拍电影及电视剧才只有短短三四年,便以12.25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了当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发布的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排行榜。2009年华谊的成功上市,奠定了其国内电影民营企业的标杆地位,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在市场化改革中终于开出了阶段性的成果之花。华谊兄弟的成功发展道路,不仅与国家产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有关(国家产业政策以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整个行业创造了良好经营的条件);更值得肯定的是华谊兄弟的品牌策略,其对导演品牌、明星品牌这些优质电影品牌资源的运用,乃至对影片品牌(后电影产品)的开发都有独到之处,体现了市场竞争的优势。
导演品牌,意味着执导制作的电影具有一定的个人特征和比较有说服力的品质,而电影品牌,则意味着一个产品系列的明确的主题、受众和风格的定位,说明影片与观众的关系是一种具有持续性的消费关系。当人们说起导演,需要联系他的作品,离开电影的导演只是一个个体单位,只有把电影和导演联系起来,才会对导演执导并生产制作的影片风格和受众进行分类、定义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