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中国民营电影发展态势研究

二、“新画面”那些年:友情与利益的商场博弈

字体:16+-

作为具有非凡判断力和想象力的电影投资人张伟平,和有着良好艺术感受与表现能力的电影导演张艺谋,他们形成的产业化视野与独具一格的“组合”,本身就是新画面最大的成就。两人对于电影艺术和电影市场的准确判断是决定新画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两人宛如“电影生产者”与“电影推销员”的黄金组合,让“新画面”实现了无数次商业与艺术的良性循环,也为中国电影市场贡献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友情、利益,不一定会保证往更好的方向走,但是,打造精致电影的创作态度、经营理念和共同的电影追求,造就了“二张”在新画面这些年合作的自由与乐趣。

(一)关系最微妙的制片与导演

电影运作中,张伟平和张艺谋的身份正对应着一部影片制作中至关重要的制片人与导演。这是一种剑拔弩张而又利益相连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导演处于制片人的绝对控制之下,制片人的观念和想法非常重要,每部影片的预算与投资都由制片人控制和把关。影史上的“好莱坞黄金时期”,遵循的是“制片人中心制”。好莱坞认为制片人是最能够把握市场与艺术平衡之间的关系的。如果制片人和导演能够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则会为影片带来最理想的创作空间。

多年来,“二张”相互理解、共同进退的和谐程度,着实令不少人吃惊。首先张艺谋作为导演能够站在电影投资的商业角度考虑,对制片人有着充分的理解。“一个投资人找到导演来投资,他的第一个目的常常是商业角度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商言商。……投资人投资项目,导演拿着剧本找钱,驱动大家走到一起的初衷常常是功利的商业利益的考虑。”[1]同时,他也能客观地看待电影的商业性问题,他甚至认为一部电影成功的商业运作是最重要的。“搞艺术的愿意说电影是艺术,政府更注重电影的宣传功能,观众觉得电影是娱乐,每一个层面注重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定义电影到底是什么,但是它首先是商品。……对于一个电影,人们对它所要求的诸多功能每人关心的不一样。但最终要看多少人看,在多少家影院放映,有多大的影响,这是由商业运作的规律决定的。”[2]导演张艺谋早在2000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便有了这样清晰的市场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