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开发设计者需要考虑展品概念设计,构想故事线和展品名称,设计和制作互动展品,草拟标示文本,准备图形,选择和安排其他相关联的展品,选择灯光、颜色以及其他辅助展示的用品,考虑展品摆放的物理环境等。正如第二章已阐述过的,无论是动手型的还是传统型的博物馆,观众的经历和感受都会受到周边物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与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关,而且还会受到一同参观的同伴的影响,换句话说,观众的参观经历受到个人语境、社会语境和物理语境的多方面交叉影响。[1]展品开发最初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提供物理语境来强化观众的体验,帮助观众从展品中建构自己的理解能力。
动手型展品开发和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要为目标观众群体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展品开发过程始于对展区和潜在展品及可开发的活动类型进行广泛的概念构想。随着每个展品理念的提炼和发展,为目标观众设立适当的、可控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目标的设定需考虑身体活动、愉悦感、行为、感觉、态度和理解能力等多项要素。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就很难评估展品的实际效果,光从观众的感觉、认知和心智技能(指观众的情绪、学习和身体的反应)角度还不能准确地做出评估。
在展品开发中预设一定的观众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开发者心中对观众如何表现已有一定的预设。传统博物馆的展品开发大多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新展品开发往往由策展人负责。策展人与设计人员磋商达成最后的结果。而博物馆教育专家通常不参与这个过程。展览的目的——如果有被表述的话——会倾向于考虑安全和藏品的价值,而不是观众的活动与体验。传统博物馆的这个展品开发过程是学院式的,产品导向的。最近的一个调查表明,即使到了1996年,英国的博物馆中,仍然只有33%的博物馆在展品与活动设计阶段就注入了结构化的教育理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