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使它处在动**不安和孕育变革的环境之中。在此期间,农民暴动不断发生,动摇着建立在农奴制基础上的地主政治和专制统治。这些自发、分散的暴动都遭到镇压,但仍加深了农奴制危机。农奴制危机和农民反抗斗争,在俄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反映出来。早在18世纪末,著名作家拉吉舍夫就写了《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一书,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农奴制度。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提出了解放农民,无偿给予农民土地的要求。他们唤起了新一代革命者起来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
从19世纪40年代起,俄国解放运动由贵族革命家时期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时期。他们的代表人物,包括直接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赫尔岑和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所谓平民知识分子就是受过教育的自由派和民主派资产阶级的代表”。[1]他们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利用创办刊物、发表文学评论等形式,宣传自由、平等、博爱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赫尔岑出身于贵族家庭,青少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影响,立志要废除农奴制度。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与奥加略夫等自称是十二月党人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被沙皇政府作为“对社会极为危险的大胆的自由思想分子”而两度遭流放。1847年来到西欧,在那里目睹1848年法国革命,受到很大影响。1852年移居伦敦,1853年建立了“自由俄国印刷所”,1855年创办《北极星》杂志,1857年创办《钟声》杂志,并把它们秘密运进俄国进行宣传,愤怒谴责农奴制度,呼吁解放农奴,并分给他们土地。赫尔岑的革命鼓动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