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3年,瓦西里三世死后,他的三岁儿子伊凡即位,称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即俄国史上著名的“伊凡雷帝”。伊凡年幼,其母叶莲娜·格林斯卡娅摄政,而她委托宠臣伊·费·奥鲍连斯基等治理,遭到一些大贵族的反对。1538年4月,叶莲娜突然死去,据说是被反对派贵族毒死的,朝政落入大贵族安德烈·叔伊斯基手里。伊凡就是在这种残酷的争权斗争环境里长大的。他身为大公,但在大贵族眼里只是一个礼仪性的摆设,所以从小养成冷酷多疑的性格,并非常痛恨大贵族。1543年,13岁的伊凡,在舅父米·瓦·格林斯基的指使下,下令将安德烈·叔伊斯基处死,暴尸宫门。1547年1月19日,伊凡在克里姆林宫正式加冕,自称沙皇[1]。1547年2月,年轻的沙皇娶宫廷侍臣尤·扎·罗曼诺夫家的闺秀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为妻。此后,外戚之间的争权斗争日益剧烈。1547年夏,由于莫斯科一场大火,引发了人民反对大贵族统治的起义。传说大火是大贵族格林斯基家放的。起义群众冲进克里姆林宫,打死大贵族、沙皇的舅父尤·瓦·格林斯基,把米·瓦·格林斯基革职、流放,起义才逐渐被平息下去。
为了加强皇权,从1549年起伊凡四世开始推行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伊凡四世的改革和统治,主要依靠有军功的中小贵族的支持,限制大贵族(即波雅尔)的专横。军功贵族是为沙皇服军役的贵族,沙皇封给他们土地,称“领地”,不服役时收回。而大贵族则主要是封建王公的后代,他们世袭占有大面积的土地,对加强皇权不满,因而是伊凡四世打击的对象。宫廷里支持伊凡进行改革的主要是贵族政治家阿·费·阿达舍夫和宫廷教士西尔维斯特。1549年2月27日,召开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缙绅会议,由波雅尔、高级教士、封地贵族的代表参加,中心是讨论改革和编纂新法典。1550年,颁布了新法典,把已经取得的中央集权化成果肯定下来,如限制地方总督的权力,废除波雅尔的司法权,一切案件均由沙皇法庭审理,同时使封地贵族在法律上与波雅尔有同等的权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