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玛托夫曾经是苏联文学和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代表作家, 苏联解体后理所当然地成为吉尔吉斯斯坦作家。他的作品, 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广阔的人类视野、深刻的生态忧思、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从民族特色走向人类视野
钦吉斯·托列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1928—2008), 1928年12月12日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天山之麓塔拉斯山区舍克尔村一个农牧民家里, 那里有高耸的群山, 广阔的草原, 是吉尔吉斯斯坦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流传着许多神话、寓言与传说。韩捷进指出:“正是巍峨的群山和辽阔的草原赋予了他游牧民族特有的热情、豪放、坦诚和质朴, 草原上变幻的云和自由的风为他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吉尔吉斯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民间神话传说, 像血液一样不息地流淌在艾特玛托夫的艺术血脉中。”
艾特玛托夫自幼随父母到城里读书, 学习俄语和各种文化知识。但喜爱孙儿的祖母时常把他接回山里住。祖母是一座神话和民歌的宝库, 总有讲不完的神话和逸闻趣事, 唱不完的民歌, 艾特玛托夫后来宣称, 正是祖母使他“感觉到自己和周围的人们, 周围的世界, 和一定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9岁时, 父亲在肃反运动中蒙冤致死, 母亲被迫领着四个孩子回到山里, 年幼的艾特玛托夫过早地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艰难, 并且不得不辍学。青少年时代卫国战争爆发, 14岁的他先后当过村苏维埃秘书、税收经办人, 经历了战争年代后方的艰难、悲惨和痛苦。正如作家自己所说, 这段时光促进了他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人性特点的认知, 奠定了他人生观的基础。战后, 他继续上学, 1946年读完八年级后, 先后在江布尔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和吉尔吉斯农学院学习。1953年农学院毕业后到吉尔吉斯畜牧研究所实验场工作。大学毕业后, 他成为畜牧技术员, 并开始业余创作, 1952年发表第一部作品——短篇小说《报童玖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