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学中,少年小说(Teenage Novels 或Young adult fiction)是成长小说以外书写“成长”主题的重要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这一文学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其标志性作品是罗丝·威尔·德雷恩的《让风暴怒吼吧》。在此之前,尽管文坛已出现以少年为主人公,专为少年人写作的小说文本,却并未形成少年小说这一概念。专为少年人创作的小说的大量出现是在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斯蒂文森的探险小说《宝岛》《绑架》《黑箭》、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历·费恩历险记》及托马斯·哈格斯的《汤姆·布朗的学校生活》等。
一、作为“小说”的少年小说
少年小说属于少年文学范畴,是一种专为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的少年与“准青年”服务的小说样式。
少年小说中的少年主人公大多进入了生理学意义上的“青春期”(Adolescence)。其突出的特点是生理、心理迅猛发展,尤其是“性”发育(包括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突飞猛进,又称为“性成熟期”。性意识的萌动、发展是少年告别童稚岁月,跨入成人门槛的重要表征,亦是童年和少年的本质区别。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其情绪具有不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亦被称为“危险期”。因此,少年小说应“特别重视美育与引导,帮助少男少女健全地走向青年,走向成熟……强调正面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全景式的生活描写,引导少年正确把握和评价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1]。由于少年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较童年时期有了质的飞跃,其阅读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少年小说除主要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还应适当尝试运用意识流、象征等多种现代派创作技法,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厚度,以满足少年人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