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是现代散文的一个品种,即文艺性的通讯报告,属于文学与新闻的边缘性文体。它以叙事为主,不同于侧重议论的杂文,也有别于侧重抒情的美文。报告文学虽然不排斥艺术虚构,却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和事必须是真实的。
儿童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写给儿童的报告文学。因此,它必须符合报告文学的基本特性——文学性与新闻性。同时,它又必须从其特定的读者对象出发,适合儿童的接受水平和欣赏需求,满足他们对成长的渴望。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报告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实效性、丰富性和议论性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这些鲜明的特性,使儿童报告文学从散文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学体裁。
(一)实效性
实效性指及时的、广泛的、强烈的社会反响,它是报告文学也是儿童报告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而新闻性、真实性和冲击性力度的大小,又决定了报告文学(包括儿童报告文学)实效性的强与弱。
1.新闻性
报告文学的实效性首先来自“报告”的特性,即新闻性。这样的“报告”虽然不能像新闻中的消息和短讯那样,具有发布的当时性,但也必须是非常及时、快捷、灵敏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任何报告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不言而喻的。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体育战线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报告文学作家热情地追踪健儿们成长的足迹并写出了及时的“报告”,如黄祖培的《高个子姑娘》、傅溪鹏的《冠军的童年》等。90年代后,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落的壮大,少年儿童中产生了新的生存困境和心理期待。报告文学作家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写出了《无语的呻吟——中学生讲述的故事》(江润秋)、《走出孤独》(秦文君)、《当代中学生的渴望》(马寅、靳海川)等。这些作品及时报道了小读者所关心的人和事,满足了小读者的愿望和要求,从而赢得了小读者的信任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