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在我心目中有着和理查·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史地位,作为在音乐创作的全盛时期进入20世纪的晚期浪漫主义的标志性人物,他们在新的世纪面对来势汹涌的新思潮,共同选择了坚守主流,停下脚步,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晚期浪漫主义风格“苟延残喘”般撑到他们的离世。此时,已是20世纪中叶。
西贝柳斯是比较纯粹的“民族乐派”,除了七部交响曲和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他的为数众多的“标题音乐”也无不与芬兰的历史自然息息相关,血肉相连。西贝柳斯的音乐自诞生起便广受欢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迅速成为欧美主流乐团的音乐会常规曲目。究其原因,无非是感情真挚饱满,曲调亲切优美,管弦乐写作技法超前,配器尤其精致。当然,在西贝柳斯的音乐里,“千湖之国”芬兰更是历史悠久宏阔,景色气象万千,那么多的史诗传奇和神话在他的音符传达中,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具有气场强大的感召力。
听西贝柳斯也许从脍炙人口的“标题音乐”进入非常容易,但如果第一次听到的是西贝柳斯的第二或第四交响曲,交响乐聆听之路定会豁然开朗。“第二”呈现的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极具空间感的音响,前两个乐章甚至有印象派的元素。“第四”是我最爱的交响曲之一,是格调高贵的“一唱三叹”,令人唏嘘流连。
在版本推荐方面,我很厚道地祭出三套全集,首选马泽尔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里面有最棒的“第四”,也是最好的录音。巴比罗利指挥哈勒乐团录于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的全集还包括《芬兰颂》、《卡莱利亚》组曲、《波约拉的女儿》、《悲伤圆舞曲》、《图涅拉的天鹅》、《列敏凯宁回乡》、《佩利亚与梅丽桑德》组曲、《历史场景》、《拉卡斯塔瓦》、《C大调浪漫曲》等,可谓最超值的西贝柳斯。当然即使有了这套全集,巴比罗利指挥皇家爱乐乐团为美国《读者文摘》专门录制的第二交响曲(CHESKY重制版)也不可错过,它从来都高居各种唱片“榜单”之上。关于第三套的推荐此刻颇感纠结。阿什肯纳吉的版本我个人经常听,两套DECCA“小双张”性价比极好。吉布森和皇家苏格兰国家乐团是西贝柳斯录音文献中的珍宝,我对它的推崇实难用语言表达。宽广的旋律线、透彻的带有淋漓水滴的弦乐、凛冽的木管、气息舒展的铜管、有节制而不乏**的节拍,无一不印有吉布森的标记。我想我还是把评鉴的天平倾斜到芬兰指挥家万斯卡和拉赫迪交响乐团,他们最近十余年录制的西贝柳斯音乐显露的绝对是大家风范,不仅音色正宗,精当的细节处理亦前所未有,是迄今为止最具北欧特殊风情的“西贝柳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