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地利“莫扎特之旅”有两个最黯然神伤的时刻,一个是在莫扎特母亲的家乡圣·吉尔根,我看到莫扎特的姐姐娜奈尔与这里的一位带着几个孩子的鳏夫的结婚画像,而此时莫扎特已经与姐姐的关系相当疏远,但他还是为姐姐的婚礼写下一首小诗,小诗的原件已经遗失,湖边故居墙上的镜框里镶的是打印稿,但已足以令我怦然心动;另外一个是在维也纳的米歇尔教堂,这个离史蒂芬大教堂不远的小教堂里面光线十分昏暗,一处角落的墙面浮雕记载着莫扎特的《安魂曲》在他去世不久在这里举行首次演出,看到浮雕上莫扎特悲戚的面容,莫扎特在最后时刻谱写的“落泪之日”在我的耳畔悄然响起。
轰轰烈烈的“莫扎特2006”就要接近尾声了,纪念莫扎特250周年诞辰的活动从1月27日的诞生日开始,于12月5日的去世日结束。12月5日,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个地方将响起莫扎特《安魂曲》的乐声。
不论围绕着莫扎特《安魂曲》的故事有多么离奇荒诞,也不论它最终的完成有怎样不同的版本,这部《安魂曲》都是所有《安魂曲》中最富悲剧性、感情最深切和最令人哀伤的。关于莫扎特死亡之谜,没有比这部《安魂曲》说得更清楚的了。莫扎特作为成熟男人或者理性男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最充分地释放。这部不同于他所有作品的“天鹅之歌”来自突如其来的灾祸,它使莫扎特的心灵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催生出如此深刻、如此感人、又如此超凡脱俗的具有永恒安魂意义的杰作。
当我陆续听过50几个唱片版本之后,所谓“未完成”的《安魂曲》因为莫扎特学生苏斯梅尔的整理及续作如此成功,它在我心中已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知道,莫扎特在“落泪之日”开始8小节后永远停下了他的笔,这同样使我在每次聆听到这里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驻足徘徊,反复再听此处几遍。但是,往后的乐章继续着情绪的嬗变和递增,直到进入可以使莫扎特获得永恒安息的圆满境界。这是真正双重意义的安魂曲,莫扎特写来为自己安魂,他的未亡人、他的学生遵从他的遗愿将其完成,为他安魂,或者还是一种赎罪(有事实证明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采与苏斯梅尔关系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