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尔伦的诗歌美学主张见于收进《今昔集》的著名诗歌《诗艺》。其中的很多主张在继续了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同时,特别强调了音乐与词汇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在诗歌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瓦莱里在谈到魏尔伦的这种追求时说道:“魏尔伦身上的这种反动,鼓励他创造了一种与完美形式相反的形式,完美的形式使他厌烦。他有时候好像在音节和韵脚内探索,有时候似在寻觅最具瞬间音乐性的表达法。他甚至宣告他发明了一种诗艺:‘音乐先于一切’。他为此偏爱诗的自由体……这种决定意味深远。”[8]
音乐高于一切,
最好用单音节,
朦胧与大气一体
轻盈无半点行迹。
“音乐高于一切”的起句在诗歌的结尾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还要音乐,永远要音乐!
让你的诗句插上翅膀,
让人们感到它逃脱灵魂的羁绊,
在另外的爱情天地里翱翔。[9]
第一,首先,诗人强调了诗歌的音乐性,强调了“音乐高于一切”的观点。词汇所创造的音乐开启了另一个空间,除了飘浮的音符之外,那里是一片纯洁、轻盈,是没有人间烟火的世界。词语符号被剥夺了所指,能指显示的只是他们的音乐天地,只是符号的音节形式。在诗歌所表现的音乐世界里,诗人不断强调词汇的音响效果,音节响亮的词汇,它们要有机结合,形成词语的相互交融和共鸣,形成诗歌的交响曲。其次,诗人强调词语的节奏、韵律和动感,在浑然一体的交响世界里,飘动着单音节所代表的音符,它们的流动在“朦胧与大气一体”的诗歌空间里划出了一道道难以察觉而又美丽无比的生命轨迹,诗歌中的气息如同随风飘**的音符,拨动了心灵的琴弦,“轻盈无半点行迹”,然而却留下了一丝心灵的颤动。叶芝把这样的时刻叙述为:“我们既睡着又醒着的时刻,这个创造的时刻,用一种迷人的单调致使我们静寂,用种种起伏致使我们振奋,从而处于也许是真正出神入定的状态,于是思想从意愿的重负下解放,在象征中展开。”[10]同时诗人要求音韵平易近人,诗歌需要易于上口,避免说教和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