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国现当代文学:从波德莱尔到杜拉斯

二、生平与创作

字体:16+-

洛特雷阿蒙,原名伊齐多尔·杜卡斯。他的父亲弗朗索瓦·杜卡斯是一所公立小学的教员,于1839年离开萨尔尼涅,前往乌拉圭。当时的南美洲接收了大量法国移民,如于勒·拉弗格就出生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他的父母都是法国塔布人。几年后,弗朗索瓦·杜卡斯成为法国驻乌拉圭领事馆总领事,并在此期间积聚了一笔不小的财富。1846年2月21日,已有身孕的达芙萨克与弗朗索瓦·杜卡斯结婚,并于1846年4月4日生下了伊齐多尔·杜卡斯。1847年12月9日,也就是小杜卡斯出生17个月的时候,达芙萨克离开了人世。怪异的出身与缺失母爱的成长环境,对于塑造一个心智完整的儿童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显而易见。诗人所表现出的异样气质,或许也与这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伊齐多尔·杜卡斯出生在一座被围困的城市。1839年,法国政府支持下的乌拉圭红党总统里韦拉流放了白党领袖奥里韦。同年,罗萨斯支持下的白党向红党发起进攻,乌拉圭就这样因为内战被搞得四分五裂。伊齐多尔·杜卡斯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动**国家中相对安逸的家庭中度过的。在这个被称为“小巴黎”的蒙得维地亚,乌拉圭传统和法国文化都在伊齐多尔·杜卡斯身上留下了烙印。1859年,诗人被父亲送到法国塔布的一所皇家中学寄宿就读。诗人在那里结识了达泽,此人在《马尔多罗之歌》首次出版的第一支歌中反复出现,而后又被姓名首字母和各种动物替换掉。当时达泽8岁,诗人13岁。这次相识对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多有关伊齐多尔·杜卡斯生平的研究都试图挖掘他和这个小男孩之间友谊的秘密,也许在达泽身上可以找出受马尔多罗暴力虐待的所有少年人物的原型。

伊齐多尔·杜卡斯于1862年8月离开塔布,1863年10月到波城,我们对他在此期间的经历一无所知。在波城,他跟随安斯坦学习修辞。据伊齐多尔·杜卡斯同班同学日后回忆,安斯坦是一位非常传统的修辞教师,对诗人当时已经表现出的离经叛道大为光火。1865年,他完成了哲学班课程后,顺利通过文学业士考试。之后在波城待了一年准备参加理学业士考试,但是否顺利通过,我们无从知晓。1867年5月,他回到蒙得维地亚,一年后又回到了法国,他的父亲在巴黎为他租了一间公寓。